大理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

大理景点

[切换城市]
大理站> 大理旅游> 大理旅游景点> 南诏太和城遗址

南诏太和城遗址

景点类别:摄影/历史文化/古迹遗址/古城

南诏太和城遗址有什么好玩

太和城遗址颇具规模,呈不规则三角形,现在遗址仅存两道夯土城墙,北城墙西从佛顶峰台坡向东北延伸至洱海之滨,长3225m;南城墙西从苍山五指峰麓向东延伸至洱滨村,长3350m。夯筑的残墙基宽4~5m,高2~4m,全城面积约3km2。位于佛顶峰上的佛顶寺,其周围地面高出寺内地面0.3m,房基厚近4m,为一面积近3600m2的土台,据传当年南诏国的避暑宫及金刚城即建于此。太和城遗址内有南诏德化碑,碑面正文原有3800余字,现只存256字。碑文主要记述了南诏政权建立初期的一系列重要史实,碑文相传为南诏清平官郑回撰,唐御史杜光庭书。文章婉转动人,辞藻华丽,书体遒劲秀拔。唐大历元年(766年),南诏王阁逻凤立此碑于太和城宫门外。清乾隆五十三年(1788年)为金石家王昶访获,嘉庆三年(1798年)李亨特就地建亭保护。此碑是研究南诏历史及其与唐朝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,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
太和城遗址

兴起于巍山的南诏在唐王朝支持下,开元二十六年(公元738年)统一了五诏。同年唐玄宗封南诏王 皮逻阁为“云南王”,这标志着南诏国的建立。此前,洱海周围还有许多小部落,史称“西洱河蛮”。他 们为抵御其它部落的侵袭,在洱海沿岸建筑了一些城邑,其中较大的一座便是太和城。南诏在统一五诏的前一年(公元737年)便兼并了一些“西洱河蛮”,占据了太和城。公元739年,南诏国将都城从巍山迁到太和城。太和城的“和”,为夷语山坡之意,所以太和城的意思就是筑在山坡上的城。

南诏德化碑

南诏太和城立于太和城“国门”处的南诏德化碑。碑外这个唐代建筑风格的重檐亭子叫南诏碑亭,它是1983年为保护德化碑而修建的。亭内的这块巨大石碑就是德化碑,它是云南最大的唐碑。德化碑是南诏群众歌颂阁逻凤的文治武功的功德碑,碑文还着重表明南诏不得已而叛唐的曲衷。唐朝与南诏的两次战争,都发生在唐玄宗天保年间,史称“天宝战争”。应该说,战争的责任主要在唐朝;而唐军大败又说明南诏政权已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力量了。

文物保护碑

太和城原为河蛮(白族的先民)所建立的城邑。唐开元二十五年(公元737年),南沼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,攻占太和城。次年(公元738年)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,直到唐大历十四年(公元779年)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(今大理古城西)止,历时42年,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。山顶有金刚城,建有鹤顶寺,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,可供考察、游览。

城墙

现在残存的太和城遗址除南北城墙的几段残垣之外,还有山顶的金刚城遗址。所谓金刚城即太和城内的一个小城。它是公元747年增修太和城时修筑的一座不规则的圆形城,和太和城北城墙西端相连结,位于佛顶峰上,也是用土夯筑而成。修筑时,适逢唐朝赐南诏《金刚经》,所以将此城取名为“金刚城”。金刚城遗址今仅存一土台,当年南诏避暑宫可能就建在这个土台上。

茶马古道石

茶马古道石

详细地址
  •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以南7公里的太和村西苍山佛顶峰麓
  • 大理-大理市
  • 0872-2674147
相关推荐
相关专题
查看更多>

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(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(1078189145@qq.com)),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;2、本文内容、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,仅代表本站观点,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,仅做参考,勿引用做其他用途,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。3、本文排序、排版、内容组成、设计的知识产权(版权)为城帮网city12580.com所有;转载、引用本文数据内容、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“城帮网”,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。全文转发或抓取、抄袭本文内容,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。